小米文化
粟是我國重要糧食農作物之一。北方稱為粟為谷子,南方為了區別于稻谷,稱粟為小米、粟谷或狗尾粟。小米具有耐瘠、抗旱、適應性廣、生育期短、營養價值高、食味香美、籽粒耐貯藏等特點。種植小米遍及全國各省,主要產區在我國水源不足的北方和南方丘陵山區。小米起源于我國,已為世界公認。我國種植小米歷史悠久,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已有小米種植。苗鄉糯小米(紅小米)在黔東南種植也上千年的歷史。據考察,過糧食關的時候曾經以紅小米為主要糧食。由于營養價值高,口感好,當地農民一直習慣種植至今。
苗鄉糯小米有著跟其他小米不同的幾個特征:
- 黔東南苗鄉糯小米其糯性絕對而言是比其它品種要好。更主要的是它生長的土壤和生長的生態環境。
- 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光澤比省外的品種亮得多,其玻離子子含量更是無以能比。
發展情況:公司在發展基地和加工銷售的同時,加大了對基地的擴張,深入發展農民種植。短暫的三年,由于黔東南州一萬多畝發展到三萬多畝,其貨源仍在短缺,在發展的同時也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發展。